蘇軾
關燈
小
中
大
蘇軾
【慶歷新政是由宋仁宗推動範仲淹領頭的一場北宋政治改革運動,但是這一場改革只持續了三年便宣告失敗。】
聽聞此言,趙禎心頭一梗。
怎麽就失敗了呢?
而且還只持續了這麽短的時間。
【雖然這一場改革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卻影響了當時包括王安石在內的許多有志文人。在王安石變法時,也有總結前人經驗,所以即便王安石變法依舊沒能成功,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依舊沒有成功?
難道就別無他法了嗎?
所以是為何失敗?
此女就不能言明嗎?
趙禎想,如果讓他知道原因,就一定可以避免失敗,從而更好地實施變法了吧!
【在屈原的那期視頻中我們就提到過,改革其實就是一個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所以不管是慶歷新政還是王安石變法都不可避免地觸及到了舊貴族的利益。】
【兩次改革的結局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們所選擇的方式不同。北宋羸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吏治腐敗,北宋的這些大臣們,不管是範仲淹還是後來的王安石他們都知道。】
【所以慶歷新政一開始就是整頓吏治,很快遭到反撲,參與改革的範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人紛紛被貶。】
趙禎的臉都黑了。
他看著底下朝臣,心沈了又沈。
有些事情難道他不知道嗎?
可是變法確實不是那麽簡單的。
難道就真沒有辦法了嗎?
【而王安石也知道慶歷新政失敗的原因,所以他在改革初期選擇從發展開始,先搞經濟,再由經濟推動政治,事實證明他這條道路還是不錯的,富國強兵效果顯著,然而吏治依舊是繞不過去的坎,所以還是失敗了。】
【不過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宋神宗改革的決心比宋仁宗大多了,一直到他死改革才失敗,而宋仁宗性子軟,根本沒辦法支持改革。】
朝堂上只餘下紙頁翻動的聲音,眾人對於官家性軟之事都心照不宣,可從來不敢這麽直接地指出來。
這巨幕來得正是時候,幕中女子膽子也是真大。
慶歷年間的百姓們都心生羨慕。
若是王安石能現在變法就好了,那樣他們至少不用交那麽多的稅了。
日子就會好起來了吧!
【大家都知道,凡改革都是一個不斷摸索前進的過程,而王安石變法走得就有點急,雖說他的一切舉措本意都是為了提高財政收入,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咱們中學時期學過的“青苗法。”】
【青苗法就是官方低利潤放貸給百姓以取代民間高利貸,這看起來似乎沒什麽問題。】
【理想狀態下朝廷能增加收入,百姓也能減輕負擔,但是具體實施起來就沒有那麽輕松了,有些官員會強行讓百姓借貸以提高自己的業績,有些官員還會加重利息。】
【於是王安石變法依舊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歐陽修就是其中一員,但因為宋神宗很信任王安石,而且他堅定變法,所以歐陽修等反對派就被貶出京。】
歐陽修蹙著眉頭。
那青苗法乍一想確實挺不錯的,但女子說的那些隱患是不可避免的,此計自然不可行。
自己就這樣被貶官了?
然而他也不知道宋神宗是誰,難道還未出生?
歐陽修在心中盤算,自己平日不僅要重視這些即將步入官場的才子,那些稚兒也當受到更好的教導,如此一來,待他們可獨當一面之時,大宋興也。
女子先時所言極是。
教育乃國之根本也。
【蘇軾在京城沒什麽政績,但並不代表他沒有那方面的才能,他那時雖年輕可也看出了問題,於是在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他上書宋神宗大談特談新法弊端,氣得王安石想辦法讓他自己卷鋪蓋走人了。】
【1071年十一月,蘇軾到達杭州,在杭州,他寫了許多的作品,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飲湖上初晴後雨》。】
【關於杭州的詩詞作品有很多,比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憶江南》,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楊萬裏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些作品都十分優秀。】
唐元和年間,江州。
女子每出現一次都會提一次白居易,白居易已經不如最初那般激動了,因為女子提到的人實在太多。
不過此二作當真是自己的?
聽聞杭州風景怡人,看巨幕中女子放出來的景色也確實如傳言所說。
若聖上不召回京,不若去杭州看看當也不錯。
不過這《錢塘湖春行》和《憶江南》寫的什麽,女子可會展示出來?
想看。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正在江南。
他憶起當年自己作此詞時的心情,依舊萬般惆悵。
那時原以為通過這首《望海潮》能得到被舉薦的機會,可沒想到十多年過去了,自己仍舊一事無成。
世人都道他文采斐然,就連這後世之人也覺得自己的作品優秀,為什麽自己就得不到機會呢?
柳永嘆息一聲,還是決定回京試試。
被幕中女子誇讚當也是許多人想要的。
雖然女子只是略一提,但應當也能讓京中人知道自己的作品會留名於後世,會有機會吧。
【蘇軾走得算早,這時候朝廷新舊黨爭吵得不可開交,他在杭州還算是過了一段安生日子,不過他也一直關心著朝堂局勢。】
【從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其三、其四兩首詩可以看得出來,他心系朝堂。】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四中,他寫了這麽一句詩“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那小洲上長了許多的香草,這些采蓮的姑娘們卻不能一一識得。蘇軾借用此詩來表達自己的失意。】
【咱們的老朋友香草意象又出現了,這足以體現屈原作品的影響力。】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起初眾人其實不太明白女子多言屈原之影響力。
可再見兩次,次次提及,眾人才真正明白了。
屈左徒生於楚乃楚之幸也。
【公元1074年秋,蘇軾調任密州,在密州他又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獵》。】
【這首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幾次參加科舉不第的溫庭筠已經有些氣餒。
他看著巨幕,心酸不已。
現今文人擅詩而貶詞,沒想到這後世之人對詞的評價也可以如此高。
只可惜如今眾人依舊看不起詞作。
他對詞還算擅長,可卻無法以此作為自己的本錢。
前段時間樊川先生誇了他的詩,幹脆讓樊川先生幫忙引薦一番。
【詞是隋唐時期興起的到宋進入全盛時期,在蘇軾之前在詞作方面最有名的有兩位,一位是晚唐時期的溫庭筠,一位是宋初的柳永。】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緊緊盯著巨幕,生怕錯過幕中女子的任何一個字。
晚唐宋初,只要女子提及此二人所處年代,那她就可以把範圍縮小,大概知道唐之江山還有多少年了。
先時女子提到一零五六年,算來距今不足四百年。
武則天默了半晌,緊緊握住了自己的拳頭。
朝代更替似乎是過不去的坎,可她偏不信這個邪!
在擔憂後患的同時,她也沒忘了關註著周圍的人。
到底是誰讓她武周無名?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眼前一亮。
她就知道女子要提及自己。
聽女子此意,當不會貶低詞作,對自己也是讚賞偏多吧。
前途有望矣。
【這兩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仕途坎坷。那都不是一般的坎坷,溫庭筠幾次考試幾次落第,最後當了個六品國子監助教還被罷官流放了。】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溫庭筠傻了,他確實覺得自己一生坎坷,可沒想到會坎坷至此。
他一直心懷希望,每次考試都覺得自己一定能中。
如今看來,心傷的日子還在後頭。
不知女子能不能多說些,也好讓他能想想法子。
【而柳永同樣也是屢次落第,在公元1034年,也就是景祐元年才暮年及第。】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略一盤算,那可不就是自己四十歲的時候嗎?
也就是六年之後。
他負手而立,仿佛透過巨幕遙望青天。
那麽多年都過來了,區區六年,他還等得。
能及第,他已滿足了。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一三零四年,暮年。
如此說來,唐滅宋興的時間又得往前推了。
要強大半生的武則天如今心中卻有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那是來自於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
【他們二人在詞史上的地位都很高,溫庭筠被稱為“花間鼻祖”,而花間詞派是歷史上第一個詞派,後來的婉約派就是發端於此。】
【柳永的詞則是對花間詞的繼承與發展,尤其是在題材的開拓方面給了蘇軾很大的影響。】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題材的開拓,何意?
不過轉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在以前,眾人作詞皆以愛恨情仇、自然山水為題,自己則喜歡寫一些世俗女子和市井生活,難不成蘇軾也有跟自己相似的經歷?
但是先前看那所謂預告,並未看到蘇軾有去那煙花之地,且他一路做官,與自己終是不同。
【在以前,詞最初被稱為“曲子詞”,顧名思義它是要配合曲調而唱出來的,經過柳永和蘇軾的努力,詞成為像詩一樣的獨立文學體裁。】
晏殊不認同地搖了搖頭。
詞宜雅也。
柳詞雖好,卻太俗。
雖是拓寬了詞的題材,可寫那些煙花女子之趣,不如不拓。
不知這蘇軾能不能寫出點新東西來。
他怎麽想也覺得不合適,若讓他將朝堂之事訴諸於詞,實乃怪哉。
晏殊想不出來,只能頻頻搖頭。
【其中蘇軾改革詞風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以詩為詞”。】
【他想詩可以寫的詞為什麽不可以寫呢?於是他把詩的寫作方法、題材、風格等引用到詞當中,突破了詞是作為因為音樂附屬物的“艷詞”的局面。】
柳永一怔。
許多人都愛說他的詞艷俗,即便自己寫了像《望海潮》那樣的詞作依舊被人看不起。
原以為詞便像他永遠低人一等,竟還可以改變嗎?
他開始期待起這位叫蘇軾的後生的作品來了。
謝謝大家的支持~
大家看看我的預收《給歷史人物直播同人文》吧,謝謝大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慶歷新政是由宋仁宗推動範仲淹領頭的一場北宋政治改革運動,但是這一場改革只持續了三年便宣告失敗。】
聽聞此言,趙禎心頭一梗。
怎麽就失敗了呢?
而且還只持續了這麽短的時間。
【雖然這一場改革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卻影響了當時包括王安石在內的許多有志文人。在王安石變法時,也有總結前人經驗,所以即便王安石變法依舊沒能成功,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依舊沒有成功?
難道就別無他法了嗎?
所以是為何失敗?
此女就不能言明嗎?
趙禎想,如果讓他知道原因,就一定可以避免失敗,從而更好地實施變法了吧!
【在屈原的那期視頻中我們就提到過,改革其實就是一個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所以不管是慶歷新政還是王安石變法都不可避免地觸及到了舊貴族的利益。】
【兩次改革的結局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們所選擇的方式不同。北宋羸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吏治腐敗,北宋的這些大臣們,不管是範仲淹還是後來的王安石他們都知道。】
【所以慶歷新政一開始就是整頓吏治,很快遭到反撲,參與改革的範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人紛紛被貶。】
趙禎的臉都黑了。
他看著底下朝臣,心沈了又沈。
有些事情難道他不知道嗎?
可是變法確實不是那麽簡單的。
難道就真沒有辦法了嗎?
【而王安石也知道慶歷新政失敗的原因,所以他在改革初期選擇從發展開始,先搞經濟,再由經濟推動政治,事實證明他這條道路還是不錯的,富國強兵效果顯著,然而吏治依舊是繞不過去的坎,所以還是失敗了。】
【不過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宋神宗改革的決心比宋仁宗大多了,一直到他死改革才失敗,而宋仁宗性子軟,根本沒辦法支持改革。】
朝堂上只餘下紙頁翻動的聲音,眾人對於官家性軟之事都心照不宣,可從來不敢這麽直接地指出來。
這巨幕來得正是時候,幕中女子膽子也是真大。
慶歷年間的百姓們都心生羨慕。
若是王安石能現在變法就好了,那樣他們至少不用交那麽多的稅了。
日子就會好起來了吧!
【大家都知道,凡改革都是一個不斷摸索前進的過程,而王安石變法走得就有點急,雖說他的一切舉措本意都是為了提高財政收入,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咱們中學時期學過的“青苗法。”】
【青苗法就是官方低利潤放貸給百姓以取代民間高利貸,這看起來似乎沒什麽問題。】
【理想狀態下朝廷能增加收入,百姓也能減輕負擔,但是具體實施起來就沒有那麽輕松了,有些官員會強行讓百姓借貸以提高自己的業績,有些官員還會加重利息。】
【於是王安石變法依舊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歐陽修就是其中一員,但因為宋神宗很信任王安石,而且他堅定變法,所以歐陽修等反對派就被貶出京。】
歐陽修蹙著眉頭。
那青苗法乍一想確實挺不錯的,但女子說的那些隱患是不可避免的,此計自然不可行。
自己就這樣被貶官了?
然而他也不知道宋神宗是誰,難道還未出生?
歐陽修在心中盤算,自己平日不僅要重視這些即將步入官場的才子,那些稚兒也當受到更好的教導,如此一來,待他們可獨當一面之時,大宋興也。
女子先時所言極是。
教育乃國之根本也。
【蘇軾在京城沒什麽政績,但並不代表他沒有那方面的才能,他那時雖年輕可也看出了問題,於是在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他上書宋神宗大談特談新法弊端,氣得王安石想辦法讓他自己卷鋪蓋走人了。】
【1071年十一月,蘇軾到達杭州,在杭州,他寫了許多的作品,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飲湖上初晴後雨》。】
【關於杭州的詩詞作品有很多,比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憶江南》,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楊萬裏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些作品都十分優秀。】
唐元和年間,江州。
女子每出現一次都會提一次白居易,白居易已經不如最初那般激動了,因為女子提到的人實在太多。
不過此二作當真是自己的?
聽聞杭州風景怡人,看巨幕中女子放出來的景色也確實如傳言所說。
若聖上不召回京,不若去杭州看看當也不錯。
不過這《錢塘湖春行》和《憶江南》寫的什麽,女子可會展示出來?
想看。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正在江南。
他憶起當年自己作此詞時的心情,依舊萬般惆悵。
那時原以為通過這首《望海潮》能得到被舉薦的機會,可沒想到十多年過去了,自己仍舊一事無成。
世人都道他文采斐然,就連這後世之人也覺得自己的作品優秀,為什麽自己就得不到機會呢?
柳永嘆息一聲,還是決定回京試試。
被幕中女子誇讚當也是許多人想要的。
雖然女子只是略一提,但應當也能讓京中人知道自己的作品會留名於後世,會有機會吧。
【蘇軾走得算早,這時候朝廷新舊黨爭吵得不可開交,他在杭州還算是過了一段安生日子,不過他也一直關心著朝堂局勢。】
【從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其三、其四兩首詩可以看得出來,他心系朝堂。】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四中,他寫了這麽一句詩“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那小洲上長了許多的香草,這些采蓮的姑娘們卻不能一一識得。蘇軾借用此詩來表達自己的失意。】
【咱們的老朋友香草意象又出現了,這足以體現屈原作品的影響力。】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起初眾人其實不太明白女子多言屈原之影響力。
可再見兩次,次次提及,眾人才真正明白了。
屈左徒生於楚乃楚之幸也。
【公元1074年秋,蘇軾調任密州,在密州他又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獵》。】
【這首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幾次參加科舉不第的溫庭筠已經有些氣餒。
他看著巨幕,心酸不已。
現今文人擅詩而貶詞,沒想到這後世之人對詞的評價也可以如此高。
只可惜如今眾人依舊看不起詞作。
他對詞還算擅長,可卻無法以此作為自己的本錢。
前段時間樊川先生誇了他的詩,幹脆讓樊川先生幫忙引薦一番。
【詞是隋唐時期興起的到宋進入全盛時期,在蘇軾之前在詞作方面最有名的有兩位,一位是晚唐時期的溫庭筠,一位是宋初的柳永。】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緊緊盯著巨幕,生怕錯過幕中女子的任何一個字。
晚唐宋初,只要女子提及此二人所處年代,那她就可以把範圍縮小,大概知道唐之江山還有多少年了。
先時女子提到一零五六年,算來距今不足四百年。
武則天默了半晌,緊緊握住了自己的拳頭。
朝代更替似乎是過不去的坎,可她偏不信這個邪!
在擔憂後患的同時,她也沒忘了關註著周圍的人。
到底是誰讓她武周無名?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眼前一亮。
她就知道女子要提及自己。
聽女子此意,當不會貶低詞作,對自己也是讚賞偏多吧。
前途有望矣。
【這兩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仕途坎坷。那都不是一般的坎坷,溫庭筠幾次考試幾次落第,最後當了個六品國子監助教還被罷官流放了。】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溫庭筠傻了,他確實覺得自己一生坎坷,可沒想到會坎坷至此。
他一直心懷希望,每次考試都覺得自己一定能中。
如今看來,心傷的日子還在後頭。
不知女子能不能多說些,也好讓他能想想法子。
【而柳永同樣也是屢次落第,在公元1034年,也就是景祐元年才暮年及第。】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略一盤算,那可不就是自己四十歲的時候嗎?
也就是六年之後。
他負手而立,仿佛透過巨幕遙望青天。
那麽多年都過來了,區區六年,他還等得。
能及第,他已滿足了。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一三零四年,暮年。
如此說來,唐滅宋興的時間又得往前推了。
要強大半生的武則天如今心中卻有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那是來自於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
【他們二人在詞史上的地位都很高,溫庭筠被稱為“花間鼻祖”,而花間詞派是歷史上第一個詞派,後來的婉約派就是發端於此。】
【柳永的詞則是對花間詞的繼承與發展,尤其是在題材的開拓方面給了蘇軾很大的影響。】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題材的開拓,何意?
不過轉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在以前,眾人作詞皆以愛恨情仇、自然山水為題,自己則喜歡寫一些世俗女子和市井生活,難不成蘇軾也有跟自己相似的經歷?
但是先前看那所謂預告,並未看到蘇軾有去那煙花之地,且他一路做官,與自己終是不同。
【在以前,詞最初被稱為“曲子詞”,顧名思義它是要配合曲調而唱出來的,經過柳永和蘇軾的努力,詞成為像詩一樣的獨立文學體裁。】
晏殊不認同地搖了搖頭。
詞宜雅也。
柳詞雖好,卻太俗。
雖是拓寬了詞的題材,可寫那些煙花女子之趣,不如不拓。
不知這蘇軾能不能寫出點新東西來。
他怎麽想也覺得不合適,若讓他將朝堂之事訴諸於詞,實乃怪哉。
晏殊想不出來,只能頻頻搖頭。
【其中蘇軾改革詞風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以詩為詞”。】
【他想詩可以寫的詞為什麽不可以寫呢?於是他把詩的寫作方法、題材、風格等引用到詞當中,突破了詞是作為因為音樂附屬物的“艷詞”的局面。】
柳永一怔。
許多人都愛說他的詞艷俗,即便自己寫了像《望海潮》那樣的詞作依舊被人看不起。
原以為詞便像他永遠低人一等,竟還可以改變嗎?
他開始期待起這位叫蘇軾的後生的作品來了。
謝謝大家的支持~
大家看看我的預收《給歷史人物直播同人文》吧,謝謝大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